来源:南方日报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6/15/content_7555873.htm
专业镇是指什么,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而提起顺德家电、古镇灯饰、虎门女装、澄海玩具……这些广东产业集群基地,却是在全国都名声响亮。这就是专业镇——具有广东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载体。16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省科技厅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抓手,通过实施专业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计划、“一镇一策”、“校镇、院镇、所镇”产学研合作计划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引导专业镇从早期的引进消化吸收,走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新路。
今天,全省专业镇协同创新工作现场会将在东莞召开,再次体现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文/图:粤科宣
传统优势产业的集聚地
专业镇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截至2015年底,全省经认定的省级专业镇达399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77万亿元,是2011年的1.69倍,年均增速达14%。专业镇辖内GDP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31%上升至2015年的38%。佛山、东莞、中山等地市基本实现“专业镇化”,佛山和东莞都只剩下2个镇街还未被认定为省级专业镇。
专业镇的“个头”和“影响”也不小。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专业镇已经达到9个,超百亿元的专业镇达141个,比2011年多出了38个。专业镇内规模以上企业数达3万家,专业镇平均企业集聚度达1712个/镇,珠三角平均企业集聚度达3222个/镇。专业镇涵盖了全省30多个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了电子信息、家电家具、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一批立足广东、影响全国的产业集群基地。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典范
由于专业镇原本的科技力量薄弱,产学研协同创新便成为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法宝。省科技厅利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针对专业镇的产业特色和需求,推动其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2015年,全省专业镇参与产学研合作企业数为1929家,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机构数共769个。
专业镇采用省市联动方式,集中优势力量建立和完善一批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高水平的省、市、镇级公共创新平台,形成纵横相连、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专业镇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涌现了一批以横沥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为代表的专业性协同创新中心和以中山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的综合性协同创新中心,有力支撑引领了专业镇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省专业镇的创新服务机构共2900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覆盖率达90%以上。2015年,创新服务平台共培训人员近22万人次,对外服务企业达5.48万家;完成和参与的成果转化项目达620项,总产值达30亿元。
区域协同创新的新载体
在推动粤东西北加快发展过程中,省政府充分发挥专业镇在对口帮扶与跨区域合作方面的互补优势。以中山—潮州对口帮扶为示范,以共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切入点,深化各地专业镇开展“镶嵌式”合作对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业。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232个省级专业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2327亿元,是2011年的1.4倍,GDP达6022亿元,是2011年的1.46倍。通过跨区域合作交流,推动专业镇经验走出广东,走向全国。
■创新典范
东莞市横沥镇
政产学研接地气协同创新
作为“广东省模具制造专业镇”的东莞市横沥镇,采用“一镇多校”协同创新模式,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教委科发中心、广东工业大学、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并探索出一条面向传统模具产业集群实施协同创新的新路。
2013年以来,横沥镇模具行业总产值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速,带动GDP连年保持10%以上增速,该镇的厂房基本保持“零空置”。2015年,模具行业总产值达到103亿元,全镇R&D经费投入2.94亿元,比2011年增长4倍,模具企业增加到1142家,达到规模以上的模具企业74家。
横沥的协同创新工作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六方面:
第一是聚焦产业。始终聚焦模具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协同创新加快模具产业转型的步伐,提升协同创新服务的精确度和高品质,做精、做专、做强模具支柱产业,壮大产业集群。
第二是多校合作。对接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为协同创新中心引入了高校创新资源,在结合横沥本地的企业、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条件基础上,确立了“专业化、精准化、系统化”发展路径和目标,向模具企业提供了最适合、最高效的创新服务。
第三是机制灵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开展“政、产、学、研、金、介”多方协作。
第四是管理创新。成立理事会,下设两个机构,一个是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大学专家教授负责产业的发展规划、技术支撑等;另一个是产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接产业发展。
第五是体系服务。构建9个创新子平台、6个配套工程、5个产业平台。以专业、系统的服务体系衔接上下游,服务企业发展。
第六是要素融合。不仅推进科技创新,还注重打好创新“组合拳”,推进产业与科技、金融、人才深度融合。同时配套了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把企业的租金、纳税、用工、用电等30多个指标综合起来,推动银企之间信息对称。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
打造产业协同创新“加速器”
西樵镇是广东省最早的省级专业镇之一,纺织业是其传统支柱产业。该镇有纺织服装企业84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0家,从业人员约6万人;拥有年产各种纺织面料26亿米的生产能力,去年实现纺织工业总产值161亿元,比2014年增长10%;轻纺城市场交易额达316亿元。
纺织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创新发展服务需求,佛山市南海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通过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浙江大学等10多家纺织专业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设有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质量检测认证、融资担保等28个服务部门,为西樵及周边多个地市提供专业服务,累计提供各类技术支持服务约10万次,8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全面推广,从而被业界誉为产业“加速器”。
■厅长专访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宁生:
推进多方创新协同 提升专业镇核心竞争力
问:为了推动专业镇协同创新工作,省科技厅采取了哪些政策举措?
黄宁生:围绕专业镇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及省科技厅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和推动专业镇壮大发展、创新发展,累计10余个。其中,《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决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为专业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5月我们印发了《关于加强专业镇创新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现时正抓紧推进《关于推进协同创新加快专业镇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专业镇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两个政策指导文件的制定,准备于近日正式发布实施。
为推动专业镇协同创新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抓手,推行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工作思路。用好政府“有形之手”,通过省市联动、“一镇一策”、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等一系列举措,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让优质资源向专业镇流动。二是聚集资源,协同创新,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针对专业镇的产业特色和需求,充分利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专业镇与对口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深入实施“校(院)镇合作”“企业科技特派员”等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三是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组建综合性、专业性的协同创新中心,集中优势力量建立和完善了一批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高水平的省、市、镇级公共创新平台,形成纵横相连、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专业镇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支撑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制定标准,引领专业镇产业升级。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行动等,助推专业镇从低端产业集聚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变,形成企业集聚化、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五是联动帮扶,区域合作,提升专业镇辐射效应。重视专业镇在对口帮扶与跨区域合作方面的互补优势,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
问:畅想未来,“十三五”期间专业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是什么?省科技厅接下来的主要着力点是什么?
黄宁生:“十三五”期间,省科技厅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将广东专业镇建设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国际较具影响力、部分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形成若干产值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产业体系相对完善,主要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完备;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形成由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为龙头、一批极具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企业群;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行业标准;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机制不断完善,建设环境优美、宜居宜商的高品质城镇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未来我们将从广东全面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局出发,为促进专业镇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增强创新优势提供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相关工作:一是总结和推广横沥镇经验,在产业集聚区打造多主体协同创新中心。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尽快出台专业镇新时期工作实施意见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三是加强专业镇升级示范建设,谋求专业镇提质增效。四是加强多级联动,形成专业镇对口帮扶和联动发展机制。五是加强平台建设,健全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六是推进专业镇产城融合,加快专业镇新型城镇化发展。
专家论谈
把握发展新趋势 推动专业镇协同创新
王 珺
当前广东专业镇发展面临五大趋势: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互联网革命催生新模式、市场需求驱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城市化的加速深化、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改革。广东专业镇政策亟需开展新一轮的改革。
广东专业镇的新一轮发展必须依靠“协同创新”的核心理念——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的创新合作。所以,广东专业镇未来发展有5个要点。
一是把握专业镇转型升级趋势,“政产协同”优化专业镇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政府可以通过“区域技术路线图”的方法,进行专业镇主导产业和主流技术选择,实现产业换代或产业融合发展,保障专业镇发展有“产”可依。
二是优化专业镇创新生态,“科金产协同”创新集群发展模式。金融要素引入后,专业镇以企业、政府为主体的要素重组演变为以市场、资本为纽带的要素重组。政府应加大创新要素、创新资源的引入力度;同时,鼓励扶持新型研发机构、风险资本等创新业态的发展,带动专业镇创新模式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是面向市场需求升级,“产业间协同”推动产业发展要素重组。传统产业总需求趋近饱和的专业镇,要把跨产业需求的利用、创造新需求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强产业间的创新协同,引导新一轮产业发展搭乘智能化、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网化的技术快车。
四是加速城市化发展,“产城协同”推动专业镇发展模式转型和产业转型。如通信、生物等新一代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布局不仅需要成熟的、工业化的集群社区,也需要优良的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因此,以城市创新环境打造为核心、推动产城协同也是专业镇发展的重要基点。
五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适应市场机制的协同创新机制和平台。一方面是体制外的改革,加速吸引专业化的中介型创新平台,实现专业化服务组织与专业镇企业的协同。另一方面是体制内的改革,其核心是专业镇创新平台内部运行体制机制的改革。
具体来说,现有的专业镇平台可以从三个方向实现改革:一是能够开展业务、拥有营收的平台可进行市场化改革,成为科技服务业的市场主体;二是建立起政府采购公益性服务的制度,使既有平台由创新实体定位转向资源汇聚服务平台定位,由专业机构完成专业镇的专业化服务;三是围绕产业重大、关键的技术创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某些具有实力的创新平台转为产业集群的公共研发机构(实验室),使专业镇平台向科技机构转变。
(作者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
广东专业镇发展的新探索与新担当
王缉慈 林 涛
新时期,专业镇要勇于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勇于担当新责任,善于触及新矛盾和解决深层次的发展问题。创新驱动要培育创新环境,发挥人的创造力。要培养专有的生产要素,做好从最基本的到尖端技术的培训和教育,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高技术创新和工业设计研发。为此,提出下列5条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协同效应。专业镇创新平台要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专业化服务,特别是在“互联网+”、机械化与自动化、节能减排、知识产权服务、产业技术标准建设、品牌与营销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
二是聚集创新人才。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本镇专业化急需的职业技术教育;另一方面要着力落实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鼓励政策,切实降低创新人才及年轻从业人员的生活成本。
三是关注小微企业。政府要会雪中送炭,可以在公共设施方面为企业服务,或促进企业之间共享需要的高技术设备等。
四是加强制度创新。专业镇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创新驱动要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政府对专业镇的管理过程中,“省市县镇企”的多级层次需要扁平化,改变行政体制条块分割对专业镇发展环境的制约。
五是走向生态文明。可以借鉴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经验,还可以引导专业镇针对本镇的环境问题,发展生态产业,并促进相应的技术创新。
当前,广东专业镇要进一步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其协同创新平台要真正发挥行为主体的协同效应,精准地服务产业创新的迫切需求。我们相信,广东专业镇未来发展一定会更加辉煌、美好!
(王缉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涛: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bet365娱乐城)”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